• <li id="q0uwu"><source id="q0uwu"></source></li>
  • <rt id="q0uwu"><delect id="q0uwu"></delect></rt>
    <rt id="q0uwu"><delect id="q0uwu"></delect></rt>
    <table id="q0uwu"></table>
    <strike id="q0uwu"><acronym id="q0uwu"></acronym></strike>
    <button id="q0uwu"></button>
    首頁 >> 學校介紹舊類別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詳細內容
    學校介紹舊類別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正文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日期:2020-12-03 18:46:58  發布人:xmxcdzb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音頻節目

    第八專題?建設生態文明

    第二篇 ??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2013年5月24日)

    ?

    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標志著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表明了我們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樹立生態觀念、完善生態制度、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科學布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要堅定不移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劃定并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則就應該受到懲罰。

    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大力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人民群眾對環境問題高度關注。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污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污染治理。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要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這是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要點)

    核發:xmxcdzb 點擊數:652收藏本頁
    ?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閩ICP備05019609號-1     閩公網安備35020043060-19001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邛崃市| 井陉县| 克东县| 巴青县| 响水县| 商南县| 淮北市| 边坝县| 河西区| 唐山市| 睢宁县| 伊春市| 乌审旗| 定襄县| 合江县| 原阳县| 乌苏市| 漳州市| 大埔县| 泰和县| 都匀市| 濉溪县| 涪陵区| 石阡县| 镇江市| 西宁市| 宁阳县| 固镇县| 邛崃市| 青浦区| 罗城| 甘肃省| 惠东县| 泌阳县| 阿克陶县| 宽甸| 修水县| 邳州市| 景东| 安岳县| 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