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平安校園 全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 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 社會滿意單位 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 國家計算機信息技術(OSTA)考試站 國家信息化培訓認證(CEAC)指定合作機構 教學質量信得過院校 廈門市民辦名校 廈門市五四紅旗團委 廈門市十佳學習型團組織 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獲得校 |
? ? 學校概況 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始創于1983 年,是廈門經濟特區首批民辦職業學校。學校以 "堅守情懷 求實奮進" 辦學精神鑄魂,以 "厚德精技 知行拓新" 校訓立本,以 "創新立校、特色興校、質量強校、跨界融合、求實發展" 辦學理念塑形,深耕廈門、立足全省、面向全國、延伸國(境)外,持續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輸送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辦學綜合實力位居同類院校前列,先后獲評“全國民辦教育百強學?!薄吧鐣α哭k學先進單位”“社會滿意單位”等榮譽。 目前,學校專業體系完備,設有教育、機電等30個高職專業,在校學生近萬名。辦學成果卓越,先后榮獲“全國民辦教育百強學?!薄吧鐣α哭k學先進單位”“社會滿意單位”“綜治安全目標管理先進單位”“依法治校達標學校” “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信息化支撐職業院校校企合作專業共建項目?!薄案=殬I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試點?!钡戎T多殊榮。 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聚焦內涵式發展,人才培養成果顯著,于多項國家級、省級賽事中斬獲佳績。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獲省賽銀獎 1 項、銅獎 5 項;全國 “挑戰杯” 創新創業大賽攬獲省級金獎 2 項、銀獎 1 項、銅獎 1 項;全國機械行業創新創業大賽奪得一等獎 5 項;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大賽獲二等獎 2 項;在第九屆全國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第十四屆藍橋杯分別獲銅獎、三等獎;第六屆全國職業院校跨境電商技能大賽獲團體一等獎。專業建設成果突出,擁有 2 個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2 個教育部骨干專業,以及 1 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 個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2 個示范專業、2 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2 個產業學院。同時,榮獲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 1 項、一等獎 3 項、二等獎 3 項,收獲多項省級校園文化及思政課相關成果。此外,還具有 3 個市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群、2 個高水平專業、2 個產業學院、3 個重點專業、2 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及 1 個集美區公共實訓基地。 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創新“四平臺”三全育人模式 學校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記“為黨育人 為國育才”使命,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寧德下黨鄉、廈門軍營村、白交祠村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共建;組織黨員師生先后赴井岡山、瑞金等紅色革命基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聚焦大思政,創新載體平臺, 組建“校、院、班”三級理論宣講輕騎兵隊伍;舉辦思政大講堂、理論讀書班、研討交流會等活動;與廈門市中心血站聯合共建,連續19年開展無償獻血活動,黨建與思政工作成效顯著。 學校充分立足民辦高職生源特點,以學生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以育人為目標,積極啟動 “一站式” 學生社區建設,實施全員、全方位、全課程育人的三大路徑,以大學生文明修身為主線,廣泛開展孝親感恩主題教育、大學生導師制、紅色故事會、勞動教育實踐等活動。同時,學校精心開設 “百周養成 終身德育” 養成教育課程,構建“興心陽光”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打造“課程、實踐、活動、管理四平臺” 的三全育人模式。該模式不僅榮獲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還獲得省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獎以及首批省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示范項目。 二、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打造特色品牌專業群 學校立足廈門軟件園三期區位優勢,對接千億產業鏈,統籌辦學資源,努力探索“學校辦在軟件園,專業對接產業鏈”的辦學模式,為企業提供人才支撐,促進職業教育與產業園區融合發展,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牽手頭部企業,建設產業學院。學校與北京若森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魔番(廈門)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市級“畫江湖”數字傳媒產業學院;與廈門“優優匯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優優匯聯數字商務產業學院。與廈門“優優匯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名鞋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省級數字商科產業學院;與北華博鰲體育投資(北京)有限公司共建省級體育健康產業學院,與廈門萬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省級閩臺智能制造專業群工業互聯網產業學院,努力在全校形成分類、分層次的產業學院建設格局。 統籌各方資源,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學校與優優匯聯等企業共建省級數字商科產教融合實訓基地,與北京華晟經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共建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基礎上攜手廈門萬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廈門荊藝科技有限公司和福建國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省級工業互聯網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并會同廈門室內裝飾協會、紅麥云(廈門)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等,共建文化創意產教融合實訓基地。 此外,學校每年承接校內外各類學歷提升、技能培訓、鑒定考試等服務2萬多人次,承接廈門市人社局“企業新型學徒制”項目,工信局“數字化轉型培訓”,為安捷利美維、宏發、麥克奧迪、法拉電子等企業提供員工數字技能培訓,總規模全市第一;承接集美區農村農業局“高素質新型農民培訓”項目,共開展13期培訓近千人;承辦馬蘭花網絡創業培訓,為失業人員提供培訓服務,通過“教-練-用”的方法提升失業人員再就業轉化率,深受肯定。 三、聚力就業創業,助推學生成才 學校始終將就業創業工作置于關鍵位置,積極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教育,依托“四員六度”模式推動學生高質量穩定就業,致力于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在本市生源8%左右的基礎上,有40%以上的畢業生在本市就業。校內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興才智谷,獲批省市級眾創空間、省級大學生創業驛站、廈門市創業大本營、廈門市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廈門市就業創業指導基地。近三年,累計入駐創業項目98個,立項教育部就業育人項目8項,榮獲國家、省、市級創新創業大賽金、銀、銅獎60多項。 四、探索閩臺交流,助力兩岸融合 學校是福建省首批派交換生赴臺學習的民辦高校之一,入選廈臺職業教育合作交流示范校。2009年起開展閩臺校校企聯合培養人才項目,共有18批335名學生赴臺學習,開展師資互派互訪11批,合編教材講義8部,開展專項課題合作研究8項;2019年開始啟動閩臺青年學生研學項目,共接待近200名臺灣師生來校交流;與臺資企業合作,共建“技師班”,將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與閩臺文化有機融合,攜手臺青創基地,共同開發新媒體課程,共建直播電商基地,鄉村周末市集等項目,開展鄉建鄉創行動。傳播新時代農村聲音,吸引兩岸青年留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五、深化國際合作,推動國際化發展 學校積極踐行國際化戰略,加入福建省 “海絲 - 智能建造產教融合共同體”,持續深化與韓國本科院校的專升本合作,并與韓國啟明大學簽署協議,探索多元化合作模式。 “職教出?!?成果顯著,承接閩澳合作項目提升教師素養。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接待多國訪客,探索合作辦學;赴 “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交流,參加國際展會拓展合作;師生踴躍參與國際賽事和行業展會志愿服務,展示學校良好形象。 五、根植職教情懷,堅守初心使命 學校緊密圍繞國家教育發展戰略,深度融合 “五育并舉” 理念,積極引入 “五金”(金專、金課、金師、金教材、金實訓)建設標準,對接廈門 “兩高兩化” 建設與 “五中心一基地” 戰略,以“職教出?!睘橹匾ナ?,借助力兩岸融合項目為契機,積極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計劃,著力將學校打造為區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基地、閩臺文化傳承基地、國際合作交流平臺,實現學校師資隊伍、社會服務、管理機制、人才培養全面提升,努力做好學校服務中小微企業、社區教育和鄉村振興,將學校建設成為三全育人模式新、專業品牌實力強、社會形象聲譽好的同類高職名校。 ? |